手机
预览

【原创】 国难时期,生死别离的爱与担当 |因信说话·情人节版

原创  2020-02-14 今日佳音 投稿
WX20200211-225851@2x.png

【因信说话】第一季第六集

张大飞写给好友的最后信函

请前往今日佳音公众号观看视频


2020年初,一场疫情让我们措手不及。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无数的医护人员、运输人员与家人、爱人分开,义无反顾地成为“逆行者”。


20世纪初的中国,那一代人同样面对烽火连天的战争,每一个明天,都有可能与爱人天人永隔。有多少英雄,在国难面前,放下儿女情长,背负起更大的责任和重担。本篇信件的写信人张大飞就是这样一位男子。


爱,其实就是一种承担。张大飞爱国,因此投身空军部队,随时准备牺牲;他爱上帝,因此不愿让自己的感情越界而犯罪;他深爱着一位无法让他表达爱意的女子,所以在生离死别面前,他选择了沉默。


隐忍的爱,有时更让人揪心。然而,爱情的美妙,其实就在于为对方着想,爱情的美妙也在于“发乎情止乎礼”。


这封信收录在齐邦媛所著的《巨流河》中,将由琼瑶偶像剧男主角的配音专员康殿宏老师倾情朗读。大家一定好奇,为什么这封信没有由张大飞直接写给他所爱的齐邦媛,而是给了她的哥哥齐振一呢?本期就由作家施玮老师为大家解读背后的故事。


愿这封在战火中饱含爱意的书信,在这个情人节,给每一位在“战疫”中的我们一些等候中的力量与盼望。


▍NO.6 张大飞写给友人的最后信函

▍读信人:康殿宏老师

▍解信人:施玮老师



01 书信节选



振一:


你收到此信时,我已经死了。八年前和我一起考上航校的七个人都走了。 两天前,最后的好友晚上没有回航,我知道下一个就轮到我了。

我祷告,我沉思,内心觉得平静。感谢你这些年来给我的友谊,感谢妈妈这些年对我的慈爱关怀,使我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全然的漂泊中有一个可以思念的家。也请你原谅我对邦媛的感情,既拿不起也未早日放下。

我请地勤的周先生在我死后,把邦媛这些年写的信妥当地寄回给她。请你们原谅我用这种方式使她悲伤……她的信是我最大的安慰,我似乎看得见她瘦小女孩长成少女,那天看到她从南开的操场走来,我竟然在惊讶中脱口而出说出心意,我怎么会终于说我爱她呢?这些年中,我一直告诉自己,只能是兄妹之情,否则,我死了会害她,我活着也是害她。

这些年来我们走着多么不同的道路,我这些年只会升空作战,全神贯注天上地下的生死存亡;而她每日在诗书之间,正朝向我祝福的光明之路走去。以我这必死之身,怎能对她说“我爱你”呢?

……

我现在休假也去喝酒。去跳舞了,我活了二十六岁,这些人生滋味以前从未尝过。从军以来保持身心洁净,一心想在战后去当随军牧师。驻防桂林时,在礼拜堂认识一位和我同年的中学老师,她到云南来找我,圣诞节和我在驻地结婚。

……

请你委婉劝邦媛忘了我吧,我生前死后只盼望她一生幸福。

 

祝平安!

张大飞


09C9279A-FC76-2906-9F5E-256C193F725A.jpg

张大飞所参空军“飞虎队”


f334-fysuuya9996754.jpg

张大飞与齐邦媛的书信往来



03 解信者说


本期解信人:施玮老师


▶ 当你面对死亡的时候,你会超越今天生活的状态,回到你心中被你埋得很深的、很挂念的一个人或者一段感情。现在一般说的爱情,有时候跟情欲连在一起,有时候跟性连在一起,而战争年代,颠沛流离之中,爱情让人会想到一个家的模式。


▶ 张大飞为什么在临死之前写绝笔书要写齐邦媛?并且有意思的是,他不写给齐邦媛自己,他写给她的哥哥振一?因为第一他是个基督徒,第二,他已经结婚了,在他的信仰里面,他不太能认可这种在婚外与齐邦媛情感直接的对话。无论他信仰什么,无论基督教教义是怎样,感情有的时候在人的心中是不可能被扼杀的,特别是在死亡的面前。他最后如果真的直接写给齐邦媛的话,我想就不是这些话了。


▶ 有的人觉得惋惜,好像因为他的宗教信仰使他不能直抒胸怀地来讲爱情。我却不这样看。爱情的美妙,其实就在于为对方着想,爱情的美妙也在于发乎情止乎礼。发乎情,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但止乎礼是一个人的修养和崇高。


▶ 一个有担当的男人,面对战乱中的国家,他要来担当,他去参军、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生;但是面对齐邦媛这样他心爱、像小妹妹的女子来说,他也有担当,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必死之人,不当害了这样一个跟战火跟外面无关的一个非常弱的这样一个小女子——他是有担当的,像兄长般的担当;面对齐邦媛所在的齐家,这样一个重新给他温暖的家,他也是有担当的,这个担当就是不要让爸爸妈妈伤心,不要害了他们最爱的女儿;面对他自己的家,就他后来和妻子建立的家,也是有担当的,就是“即使我放不下心里的爱人,即使面对死亡,我也不可能不说出心里的话”;最后我觉得他对天父有担当,对神的家有担当,他的担当就是他希望在和平的年代以后可以成为军牧,因为他希望在军队中能够成为那给死亡的人一个永生的盼望和通道。


photo-1.php.jpeg



— 完 


WechatIMG2838.png

扫码收听《因信说话》音频版全部内容
内容更丰富,贴耳更贴心


海报.jpg

《因信说话》节目将于今日佳音公众号陆续推出

欢迎订阅、转发、关注


节目列表


12.20

幕后故事:

他们因着信,仍旧说话…

12.25

第一集:

梵高写给弟弟的圣诞家书

12.31

第二集:

朋霍费尔的狱中情书

1.8

第三集:

苏慧廉写给母亲的家书

1.14

第四集:

戴德生写给母亲的信

1.21

第五集:

台约尔给妻子和孩子的诀别信

2.10

特别节目

武汉牧者致弟兄姊妹的信

2.14

第六集:

张大飞写给友人的最后信函


下期预告:

1970年,赞比亚的一位修女给太空总署NASA写了一封信,并且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时任NASA马绍尔太空航行中心科学副总监的恩斯特·施图林格(Ernst Stuhlinger)博士给她回了一封信。这封信,会呈现出怎样的科学视野呢?敬请关注《因信说话》第七集。


版权声明

视频为普世佳音新媒体机构制作首发

信件内容为公共资料

版权归原著者及“今日佳音”微信公众号所有

转载须注明来源与出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赞赏
阅读

上一篇:【原编】疫情中的死和生:数字背后鲜活生命的消散……
下一篇:一个肺癌重症患者的省思

微信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