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预览

【原创】疫情下的麦克风,有你不知道的“幕后故事”

原创  2020-05-06 安平/娓娓 投稿
recording-a-song-lead-sheets.jpg

作者:安平/娓娓


“安平乐道。”

“娓娓道来。”

“我是安平。”

“我是娓娓。”

“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乐道。”

这耳熟能详的开场白,伴随了我们整季的《因信说话》。


相信对于很多观众来说,除了熟知节目中出镜的读信人、解信人之外,对两位主持人,也留下深刻印象。


他们是怎样参与节目制作的?过程中,他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疫情蔓延对节目制作带来挑战,他们又是如何完成信心之旅?


这篇对话,两位主持人和大家分享台前幕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和他们的心路历程。




无望中神有美好安排

预备中经历奇妙深恩



/


安平:


毫无疑问,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对传播领域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从2001年加入美国远东服事开始,我自己也亲身经历、并见证着这些改变。记得当时适逢电台全面实现数字化,网站广播和留言版的即时与互动,将传统广播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2008年前后,因着很多听友的鼓励和参与,将节目内容听写后放到新浪博客,音频则上载到土豆网等公共平台,受众得以极大扩展;2010年,我们尝试制作集文字、图片、音频和音乐为一体的电子杂志;2013年前后,我又开始广播视频化的尝试,制作了几期访谈节目,虽然简陋,但收视颇高。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越来越清楚上帝对我事奉新的带领,遂加入普世佳音,专注新媒体事工的开展、推动和研究。自己也从台前转入幕后,却从未想过重返主持。


娓娓:


其实重返主持对我来讲也是意料之外。我2007年加入台北远东,参与多个栏目后制及广播剧录音,并主持儿童节目《欢乐卡恰碰》,深深觉得可以透过电波与远方的朋友分享福音是一件很神奇美好的事。


婚后我转换跑道,与先生一起在教会进行牧养关怀。五年后,对于哲学神学一直充满热情的先生顺利申请去美国加尔文神学院进修,我们便带着当时1岁多的儿子来到密歇根。2019年,神给我们赐下女儿,而我也继续专心过着全职妈妈的生活,相夫教子。



/


安平:


《因信说话》节目制作可以说是“边走边唱”,在进行中不断完善和调整规划的。


2019年9月在台北完成了读信部分的录制之后,我们开始进行解信访谈部分的拍摄。原本以为这两部分就可以了,但是编导张强弟兄认为需要主持人来串联,我就成了最方便的人选。而我分身乏术,且已生疏主持,更无意重回台前,便婉辞坚拒。张强锲而不舍,直到后来为我示范BBC视频广播的节目类型,击中我当年虽有尝试却未能将其深入开展的痛点,增添了我的动力和信心。


不过本季读信、解信多为男性,最好能有一名女性主持人配搭为好。但我所居住的大急流城,虽为密歇根的第二大城市,连个正宗的中餐馆都没有,华人总共不过三千人,只有一间华人教会,想找一位女主持人又谈何容易!


娓娓:


2019年中秋,普世佳音邀请我们华人神学生及家人一起吃饭,这也是我第一次和安平大哥见面。当时我单纯地只是想和广播前辈打个招呼而上前自我介绍,并无他想。没想到后来安平大哥找到我,问我是否愿意参与《因信说话》的录音。当时在电话上没弄清楚,我还天真地以为就是有人写好许多信件或稿件,需要偶尔有女生来照稿念而已,所以爽快地答应前往办公室看数据。


见面洽谈时,我才发现节目原来是部大制作,需要自行撰稿,还要为了录像的缘故梳妆打扮,要从隐藏在麦克风后面独自说笑转换到镜头前,这跟我以往在电台的工作很不一样。


pexels-photo-3184292.jpeg



/


安平:


人有时候真的就好像被蒙住了眼。虽然中秋时和娓娓见过面,但我们开始寻找主持人的时候,当时先想到的是我以前在电台主持的一位老搭档,或者可以每月飞过来一次,一次多录几集。


后来发现这根本行不通,成本高不说,对于我们这个随时调整的节目制作来说,主持人是必须要在同城才有可能配合的。好在我这位老搭档认真祷告后拒绝了我的提议。我也开始认真从最无可能的本地找起。直到有一天,我们的实习生提到了他同学的太太——娓娓。真的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娓娓:


“我行吗?”我在心中不断地问自己。女儿半夜还要喂奶,长期睡眠不足让我反应迟钝;儿子精力充沛又开始挑战父母的界线,让我感觉教养头疼;每天家务缠身,几乎无暇自己梳洗,还能挤出时间做节目吗?


然而,老公不断鼓励我,也提醒我这样的机会好像不是偶然,而是神响应我先前的祷告。还记得受邀两周前我曾和先生聊到自己的处境,总觉得心志好消沉,希望神帮助我重新振作,更清楚如何运用恩赐服事祂,结果服事的机会就突然来了!


如果安平大哥是中秋节那时邀请我,我肯定会拒绝,因为那时女儿才刚满月,我也正在休养身体。然而受邀参与节目时,女儿出生已过百日,纵使困难重重,但好像还能试着克服。如果没有尝试就先拒绝,将来我应该会后悔吧。


于是,怀着既期待又紧张的心情,我接受挑战,加入了节目制作团队。



/


安平:


我从未想到上帝居然有这样奇妙的安排,而且本来台北远东就是我们的合作出品机构。当后来他们看到是娓娓和我一起搭档的时候,都也深觉奇妙与感恩。


当时我和娓娓开玩笑说,你是我们的不二人选!!虽然我们没有在一起共事,但因为之前在一个机构,一些沟通词汇和表述方式是一样的,降低了很多沟通成本,大家可以很快进入角色。


当然,虽然主持的部分每集加起来最多不过5分钟,但主持人还是需要了解整个内容,而且还要在背景资料上做出有益的补充,预备的工作量还是蛮大的。我因为参与读信和大部分解信的环节,相对来说,对内容还算熟悉一些,主持稿的备稿工作自然而然就落到了娓娓的身上。


这对于还要照顾两个小小孩的年轻妈妈来说,实在不是一件轻省的事。看她发来文稿的时间更常常是在凌晨,估计是等孩子们睡下了才有时间。让人非常感动。


娓娓:


每次备稿,都仿佛被带到一个个不同的时空中,看见属灵前辈们在各自的时代为主发光做见证。有时候,我羡慕他们对神的单纯信靠,也敬佩他们舍己牺牲的坚定意志,但有时候我必须承认,一切都太沉重、太难承受了!特别是发现许多故事主角的朋友、至亲,甚至自己本身,就处在死亡的威胁中。


我曾戏称,这节目好像不该叫“乐道”,而是“死亡笔记本”,因为谈论了大量与死亡面对面的故事。我甚至怀疑这种揪心痛苦的主题,是否也压得观 (听) 众喘不过气?


然而节目开播才一周,COVID-19就开始逐渐扩散开来,疾病与死亡的阴霾垄罩人心,人们以往最想要回避的话题,变成每天不得不提,不得不想的重要课题。或许是神的手在节目团队的背后牵引吧!祂预知了这场灾难的来临,也预知人们在其中的疑惑和恐惧,所以透过我们在尚未清楚节目走向的时候预备了一连串信息,要对这个时代的人说话。




/


安平:


《因信说话》的节目制作感觉就如同拼图一样。从主持、场景、器材、配乐,都是在不断地改变调整。这也使得我们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根据时局的变化来调整安排节目。


这对于主持人来说,特别是对还要备稿的娓娓来说,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原本计划的节目临时调整顺序,需要重新备稿;甚至还增加了两期特别节目,都是要马上预备的。不过,这样的弹性也给我们很多的学习和启发。


娓娓:


弹性的确是这场瘟疫中的重要功课,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因应局势、体察人心。然而这段时间还有更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重整我们的价值观。


面对生死,我们所看重的事物,马上会呈现出它原有的价值。如果信仰是一套教条,或者只是一份心灵寄托,那么健康或生命受到威胁时,它就难以成为生命的支点,很容易被抛弃;但我们的信仰却是基于上帝实实在在的应许,基于基督死里复活的伟大事实;是上帝爱我们,无论何种处境,或疾病、或健康,祂都永不离弃我们,因此我们知道自己灵魂的真正去处,相信“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参 马太福音10:28)



/


安平:


进入三月,美国的疫情越来越严重。月中,我们完成了第一季最后两集的录制。之后没有多久,密歇根州宣布了居家令,我们也不能再在一起录制节目。上帝实在是知晓一切,掌管一切。


《因信说话》的制作于我们每一位制作同工,都是一趟信心之旅。当然疫情给未来的节目制作带来很多影响,无论是预算和模式,我们需要更有创意,更能善用资源;也需要用更加开放的态度开始第二季的筹划,让神的作为可以充分展现,因为神的工作仍在进行,甚至是加速进行。


娓娓:


这次疫情和参与《因信说话》的节目制作,也让我深深体会,人生的终极目标不只是追求个人和家庭的健康快乐,乃是追求一份与神紧紧相连的关系,帮助我们在眼前的困难中仍然相信神在掌权,相信祂在任何处境中都会做奇妙的工作。


我相信属灵前辈们也都是怀着这样的信心和盼望,把个人和家庭交托在主的手中,因为他们相信死亡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通往永生的连接点。当他们不计算自己的得失,专心完成主的托付时,主就在永恒中纪念他们,透过他们的生命,继续对我们说话。




神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

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

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 哥林多前书 2:9 -



— 完 



版权声明

感谢著者汇寄,“今日佳音”首发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不代表本平台

版权归原著者及“今日佳音”微信公众号所有

转载须联系授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赞赏
阅读

上一篇:【原创】青年节 | 圣经中对青年人最美的7个提醒
下一篇:【原创】百合、小溪,大山、村医——听妈妈讲那青春的故事

微信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