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预览

“毁人不倦”的正能量教育何时休?

原创  2020-06-16 慕溪 投稿


救救孩子!


这两天,一个小女孩的死引起了轩然大波。

她叫缪可馨,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是父母眼中的“世界第一可爱”。



然而,在6月4日当天,她在学校纵身一跃,结束了花儿般的生命。


这是场令人痛心的悲剧;更让人心痛的是,学生、校方、外界等都在极力逃避……


01

一篇作文引发的悲剧


事情已过去十余天,当地警方只有简单的通报:“排除他杀”,但这句话并无法满足大众对真相的渴求。


缪的父母发文质疑称,事件的直接起因是缪可馨作文不合老师观点受到批评。他们爆料,这名语文老师自己开办有作文辅导班,而缪可馨因为没有参加这名老师的辅导班,在外面上辅导班引起老师的不满,于是通过作文课对小姑娘进行打压报复。


据学校发布的调查公告称,通过走访班级的45名学生和学校的3名老师,未发现当天课堂中存在辱骂、殴打学生现象。


那么,缪缪到底是怎么走的?到底是什么让她选择在教室外纵身一跃?悲伤的家长需要负责任的交代,公众的质疑需要被合理地回应,全面深入的调查迫在眉睫。


不管最终真相如何,幼小的孩子肯定受了莫大的委屈而选择离世。委屈的根源,是她的作文被反复批评。



语文老师在作文上进行了大量的删减,最终批语为“传递正能量”。一句正能量,否定了这篇文章本身具有的独立思考……


02 

占领市场的“正能量”


不知从何时开始,“正能量”这个词开始闯入我们的生活,迅速占领了大众精神世界的最高点。不信,你去各大书店和榜单中看看就明白了。



这类“鸡汤类”的书籍之所以热销,是因为它用一种极其简化的手段混淆了大众真正的需要。大众真正需要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但这并不否认追求真实的体验和清晰的思辨,相反,往往是后者真正带来了前者。


坊间的这类书充斥着各类廉价的建议,引导人去用各种方式“打鸡血”,“让自己感觉良好”“假装一切都好”,而不促使人去思辨性地认识生活,认识自我,认识事情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这类书充满了功利主义的气味,教导你如何去做,就会马上带来改变,获得成功,所以让人趋之若鹜。它不是培养人的批判性思维,而是熏陶出一种简单而单向的思维方式,往往受很多销售一族的喜爱,看似打满鸡血,实则空无一物。


也许,读这些书真的会让你在某一刻觉得良好,但下一刻就立刻回到原点,落入“明白再多道理,也走不好人生的路”的窘境中,因为它们就像一顿快餐,大快朵颐之后,只会让自己的心蒙上一层沉甸甸的油脂。


究其原因,这样的道理片面、模糊,满足了一切伪科学的特征。


03

源于伪科学的“正能量”


追根溯源,“正能量”这个词最早来自于日本作家江本胜于2001年出版的著作《水知道答案》,该书中译本于2009年引入中国后,引起大热。书中发明了“正能量”和“负能量”的概念,作家号称对水的结晶做了科学研究,发现人与它的互动能引起它的喜怒哀乐。



书中指出:


“当我们对它投以善意的注视,就等于我们给了它某种勇气。而当我们的目光充满敌意和恶意时,它顿时会失去动力。”——《水知道答案》


这个实验,受到来自世界各地顶级科学家的抨击。然而,他在推广完水的潜能名利双收后,还危言耸听地指出,“如果外界的情感会影响水分子的结构,那么我们百分之七十五都是由水构成的人体,将会受到什么影响?”


为此,他开始推销一种“高能水”,号称它能治愈人体的疾病,称之为“几近完美”。


听起来,像不像在大妈群里互转的“养生秘方”?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伪科学的概念却摇身一变,成为大众阅读里的“奥力给”,甚至在我们这个极度推崇“唯物主义”的社会大行其道,实在匪夷所思。


04

凌驾一切的“正能量”


“正能量”本是一个好词,预示着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但是由于它模糊的含义,以及缺乏清晰的界定和定义,人们往往滥用它,使其成为最有用的宣传武器和教育口号。它混淆了积极和鸡血,兼容并包了一切我们所认为合理的事物,对于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事物,一句“负能量”便否定了一切。

例如:


因为它,某某医生还没吹哨就被按倒。

因为它,某某作家写篇日记就被批评。

因为它,某某孩子模仿老师就被删帖。

……


也因为它,积极阳光努力的缪缪却被“负能量”压倒……

“正能量”的教育以单一的价值取向,压制了孩子的独立和想象,酿成一个个教育的悲剧。


05

无处不在的“负能量”


缪缪的作文中充满了生动的细节和独立的思考,哪里充斥着“负能量”呢?


是她的观察和思考不符合老师的“标准答案”吗?如果一个十岁的孩子在学校教育中接受的作文训练,不是“我手写我心”,不是表达真情实感,而是要按着套路和标准来投其所好地写作,那么这样的教育才是充满“负能量”的,因为它抹杀了孩童身上天然的诚实和想象。


这种教育教导孩子迎合老师的喜好,按着标准的套路说标准的套话。这不仅会扼杀掉孩子本来丰富多样的思维和好奇,也会形塑他们的世界观,使他们会认为这个世界是一元的,有标准答案的,是唯“正能量”的。例如黑龙江鹤岗那个善于模仿老师拍摄视频的孩子,也被学校引导“拍一些正能量的作品”。也许他的表演欲望会大受打击,本来拥有的才能被抹杀,由此陷入自责之中。


甚至连家长都说,缪缪的“负能量”作文体现出“独立思维”。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中最应该培养的吗?我们和西方教育最大的差距之一,不就是我们缺乏批判性思维吗?别让不经省视的“正能量”来定义我们的价值标准,甚至成为评价作文的唯一标准,因为那样的话,真的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在缪可馨事件中,令人讽刺的是,“负能量”其实并不存在于小孩子的作文中,而体现在她身边的大人身上。如通篇的“八叉”和删改,像极了负能量的宣泄;私开课外补习班、家长群里一窝蜂的“点赞”,第一时间踢她出群、学校的推脱,网友指责“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等,不都是到处充斥的“负能量”吗?




06

回归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求真。


世界顶级的哈佛大学的校训只有一个字,“Veritas”(真理)。实际上,自世界上第一所大学开始,教育就和真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巴黎大学是于 1150 年成立的,是由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学校演变而来。它源于一个叫阿培拉德的年轻神父,他来到巴黎圣母院讲授神学和逻辑学,吸引了数以千计渴求知识的青年人。而一些不同意他观点的神父,也前来解释他们各自的学术观点。这种自由讲学的风气,很快就吸引了来自英国、意大利、德国等国的学生和听讲者。


于是,在古老的巴黎圣母院附近,致力于寻求真理的巴黎大学诞生了。


既然教育的本质是求真,如果我们的孩子早早在教育中被迫地关闭了思辨、体验和想象,又如何引导他们寻得真理呢?


救救孩子!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

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箴言22:6—


— 完 —



作者简介:慕溪,牧师,异象是教牧关怀和牧养。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感谢著者汇寄,“今日佳音”首发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不代表本平台

版权归原著者及“今日佳音”微信公众号所有

转载须联系授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热播节目《因信说话》



苏慧廉:宣教,从办学开始
01. 艺术背后的渴望(梵高)
02. 爱,不能囚禁!(朋霍费尔)03. 宣教,从办学开始(苏慧廉)04. 穿越百年的痛与爱(戴德生)05. 身染热病,在爱里没有惧怕(台约尔)06. 生离死别的爱与担当(张大飞)
07. 枪击案背后的爱与饶恕(安妮兄弟)
08. 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宇宙(施图林格)09. 科学家们也祷告吗?(爱因斯坦)10. 倾倒生命,持守初心(宋尚节)11. 中年丧子,学习与悲痛共舞(沃特斯托夫)
12. 永恒中胜过死亡的盼望(沃特斯托夫)SP. 抗击疫情,患难与共SP2. 从最后一盒口罩说起......


阅读

上一篇:【原创】百合、小溪,大山、村医——听妈妈讲那青春的故事
下一篇:佳音重启!时事影评见证有感而发?快来试试投稿吧!

微信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