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预览

教会机构之争何时休?——再思教会国度化

2020-08-04 胡志伟 网络转载

作者:胡志伟



已故的赵天恩牧师竭力倡导华人教会的异象之一,就是华人教会国度化;然而过去 10年,笔者对香港台湾等地华人教会的观察,国度化的实践却是在倒退中。


笔者所理解的教会,乃由地方堂会、基督教机构、差会与神学院等组成。基督教机构称为“翼锋教会”,或视为“使命群体”(sodality),早于1973年宣教学者温德博士(Ralph Winter)以此论述,视之为神救赎使命内的两重架构之一。回顾教会历史,“使命群体”与“信仰群体”(modality)共生同存,一起发展。从国度使命看,地方堂会的发展,需要有神学院等提供适切的装备,又需要基督教机构在前方开拓,或在后方供应资源;而这些“使命群体”(或“辅助机构”)的存在,为的是要建立“使命教会”(missional church)



教会机构相辅相成 | 共同完成福音使命



01

“堂会大、机构小”的现状


笔者未全职在机构事奉之前,有 16年时间牧养地方堂会,确实有一段日子经历基督教机构领导堂会发展,有“机构大、堂会小”的现象;不少机构纷纷推出其使命计划,号召堂会响应支持。近年来,人才流向堂会较多,出现钟摆的另一端,就是“堂会大、机构小”的局面。笔者游走于堂会与机构之间,明白两者之间的张力,而两者各走极端的发展是不欲看到的 !


当更多堂会采用一站式的宗教服务,从教会报刊至灵修查经材料,从自办讲座至自行提供神学训练;随着超大堂会发展的趋势,机构事工无可避免地受到冲击。这一切原本因应本身堂会需要而发展的事工,无论是差传、培育材料、训练或福音事工;再进一步扩展为“欢迎外人”的事工型态,其实变相地又衍生了另一个“没机构之名、有机构之实”的事工单位。堂会“机构化”的好处是能提供贴身“到位”的宗教服务,从旅游至健身、观赏电影至购物等,堂会应有尽有;然而“成效”或“方便”带来的代价是信徒失掉了信仰的判断力和批判力。




02

有违教会国度化的不健康现象


笔者一向主张“堂会为本”(church-based)的事工发展,独立于堂会以外的“机构王国”不是好事;但由“堂会为本”发展为“堂会为主”(church-centered)同样是不健康的现象,有违教会国度化的原则。


在历史发展的轨道中,神兴起了异象式领袖,创立不同性质的机构或组织;而若干急速发展的堂会嫌厌某些现存的机构事工过度保守,或步伐缓慢,于是另建事工单位。堂会主导的事工类别,无论校园、出版、培训或宣教,起动与发展确是较大多机构来得快;然而一旦由草创期至成熟期,事工扩大了而受众不再限于会友时,同样要面对机构事工的生命周期及兴衰定律。人存工在,而有同工离开,或事工支持不继,这些由堂会催生的事工,绝不能离开“老化”或衰退的历史规律。


可惜的是,华人教会领袖多不尊重历史规律,看自己比客观为强,于是不断打拼,开了一个事工又再开另一事工,却漠视或不理会尚有众多事工机构,隔了一段日子之后,又多了事工单位在竞逐有限的资源。




03

道统、圣洁、大公与合一


当个别堂会凡事以本身为主,容易变得“内向化”,失掉了与大公教会的合一。“我信圣而公之教会”,强调的就是所有顺服基督主权的堂会与机构,不是以个别单位的业绩功效来量度,乃是以神学来检视本身的道统、圣洁、大公与合一。任何时候,堂会与机构失掉了四项素质任何之一,就会造成国度的偏差发展。任何堂会与机构皆需要呈现此四项素质,否则人性软弱只会走向“自我为主”的个别发展,却漠视了历史的现象,带来的是教会整体的支离破碎,彼此之间互不信任 ! 新约展示的教会观,从来不是地方教会的个别发展,乃是有余的帮助缺乏的,富足的与贫穷的一起分享。


如今,当教会或机构发展至丰足时,首要考虑不是扶助现存弱小的,倒是如何扩展本身事工的范围,进一步吞并对方所有的。正因为华人教会领袖失掉了赵天恩牧师的“教会国度化”视野,私心过重,执着于持守的一套信念或技巧,急于求成,越是倡导“合我则一”,越是使国度不能合一 !





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

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

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 以弗所书 4:13 -



- End -



作者简介:

胡志伟,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总干事


版权声明:

本文首刊于《旷野杂志》第150期

感谢授权今日佳音发布

佳音小编排版整理,图片来源网络



阅读

上一篇:新冠动摇世界?这七件事未曾改变!
下一篇:【原创】《三十而已》凸显人生困境,“为谁而活”引发终极之问

微信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