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预览

我和书中这些人站在一起,成了一台戏

2017-12-27 综合整理 综合整理

昨日佳音发了一篇关于施玮小说《叛教者》的读后感《当牧者跌落神坛,我会是叛教者吗?》,发布后引来众多的评论,有褒有贬。其中许多人对小说人物的原型心生质疑,也有不少声音因不能接受我们所尊敬的属灵伟人有软弱从而对作者感到气愤。

 

对此,《叛教者》的作者施玮通过佳音平台进行了回复:我写的只是有原型人物和事件的小说;要想知道我写书的目的,建议把整部小说看完再讨论。读者若是对某人某事感兴趣,自己可以去考证。我关注的不是别人的罪,而是罪人的败坏和上帝的圣洁与恩典。这才是这本小说的写作目的。

 

《叛教者》以二十年代在上海由中国人自己成立的地方教会为背景,写一群不问政治、远离世俗的信徒,在社会大动荡中,对带领人由崇拜到震惊、愤怒、导致信仰崩溃和人生逆转,然而,真实的盼望卻在拆毀后又被奇妙地重建。书中记述了多位人物如何经历各种火一般的试炼、破碎拆毀、背叛伤害、人性的软弱刚强、以及患难中的自我超越,并因着不同的选择而经历的不同人生。

 

或许当我们更多的了解施玮博士的小说创作历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多的了解这部小说。

 

从听见呼召到动笔写作,经历漫长的挣扎与等待

 

施玮曾说,写《叛教者》和她之前的写作最大的不同,就是“等着”。

 

1999年的复活节她受洗归信基督。那时她所在的教会有“小群”背景,初信的她却并不了解。她说,“我在那个教会中我流了许多眼泪;但离开后却发现,那些日子给我的新生命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经历‘破碎’带给我的祝福,远远大于亏损。”

 

1999年底,在达拉斯的跨年祷告会中,赵天恩和滕近辉等老一代牧者为施玮按手祷告。结束那天,赵牧师突然在会上提名说:你是个诗人,要为中国教会写史诗。从此,这句话深深扎进施玮的心底。

 

这个呼召很快就被忘却了,它却总是时时隐隐刺痛施玮,特别是每当她读到老基督徒的见证,或是在採访中面对那个时代的挣扎与眼泪。2004年,赵天恩牧师归天家。但每每有人提到他时,施玮就心里忐忑不安。她说:“彷彿天父和十字架上耶稣的眼睛总是在看着我;还有许多我採访过的、为我祷告的、将人生剖在我面前的许多老弟兄老姊妹的目光──他们陆续归天家了。”但她能做的还是只有等着……

 

直到2013年春,施玮完成了教牧博士学业,研究方向是《旧约圣经文学的汉语处境化研究》  。毕业后,她知道已经预备结束,并基本上明确知道,她将以上海的地方教会为材料,描述中国基督徒如何创办独立的教会,探索处境化的神学教导、发展教会建构。

 

“我希望藉着展示当中一些人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故事,来让读者和我一起“以人为镜”、“以史为鉴”,反思个人和教会中存在的问题,深入认识人的罪性和上帝的救恩。

 

我选择以小说形式来写,是为了要让更多教会以外的人了解基督徒,直面他们的人性、信仰和生活。中国现当代文学界尚没有一部作品,对这群人作正面、直接的描述,这个缺失理当由基督徒作家去补上。 ”

 

到2014年,施玮所收集的材料基本上都全了,但依然只能“等着”。因为她的内心充满挣扎与恐惧。

 

“长篇小说的创作,就如同替书中角色活一遍。倘若要写《叛教者》这小说,我不知道自己在过程中会不会怀疑上帝、怀疑信仰?我能带着笔下人物进入并走出死荫幽谷吗?写作过程中,我的情绪会起伏很大,我能自控并继续在教会教导、牧养吗?若失控,弟兄姊妹们怎么看?我若一层层剖开人性的真实,会不会‘绊倒人’?教会是否会把我开除?”

 

后来,神藉着文学的基督徒同路人和一些牧者为施玮祷告,以及她在祷告中得到应许,这叫她知道可以放心交托,将结果交给上帝,至此,她才开始动笔。

 

从2014年12月到2015年8月24日完成了27万字初稿。再用三个月实地核查小说中的故地,重新阅读相关着作,与见证人和学者、牧师讨论。2016年1月到4月进行补充和修改,完成32万字的《叛教者》全稿。

 

在写作过程中,一对来自上海地方教会的母女天天为她的写作祷告。写作和修改过程中,神不断将相关历史的研究者、见证人、补充材料等,带到她面前。整个写作过程天天经历神迹!

 

直面教会历史人物的真实

 

施玮在序言里描述自己好像产难的妇人一样生出此部作品,这个作品里面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在中国教会历史上找得到原型,故事发生在49年左右的上海基督教聚会处。

 

全书有序言开始,正文分为四部。第一部《揭发者》,以49年后的控告运动中的一个控告李夜声的徐闻音为主角,从她与作者的回忆开始讲起。她被公认为叛教者,以至于目前她鼓励很多人说出真相,却只是独自一人在试图理清楚。这也是全本书的中心意图,作者在试图还原真相,因为只有当你对罪认真的时候,你才能体会到罪的赦免和恩典的浩大。如果连真相都不愿意面对,哪里来的悔改和赦免呢?如果没有赦免,也就无法遗忘。但是很多人只是选择遗忘,但却一辈子活在假装之中,只得到虚假的平安。

 

在这样的背景下,梳理事实就变得至关重要。这一代人的爱与恨都需要一个说法,每个人面对的方法都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有真实的挣扎。人都是活生生的人。对于徐闻音的描写是最全面的,从她的少年时期开始,一直到她得癌症不久于世。她的一生充满了与那个人的联系。在一个生命如同草芥的时代,一群坚定跟随基督的人的大溃败,也更显出人的罪性。而比生命的无情消逝更让人痛惜的是亲人的彼此控告和怨恨,没有一个时代这样来挑逗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和猜疑。但是这地上的生命终有消亡的一天,那天上的审判呢?我们如何去见曾经在地上彼此仇恨过的弟兄姐妹,如何面对那位我们爱过又背叛过的上帝呢?

 

全文的第二部《献身者》,记叙了李夜声及身边的三位最亲密的女同工,这一部是比较直接的描写他们之间的故事。这三位曾经无比的崇拜这位李弟兄,但是最终也是在他的身上接受了最惨痛的教训。第三部《跟随者》,则从比较间接的角度,描绘了几位李夜声身边的男同工,对这些人物的刻画非常深刻,里面有叛教者,也有殉道者。第四部《擘饼者》,则是以李夜声自己在监牢二十年留下的手稿串联而成,这一部是最值得细细揣摩的。其中有很多一个经过苦难捶打的灵魂的真知灼见,是我们在面对如今类似的情景时很好的提醒。

 

至此,整本作品留下了一个悠久的回声。如作者在最后所写:“历史其实是由沉默组成的,假借历史的述说,不过是当下的自述。但基督是神的儿子,为人赎罪而死,三日复活,这是宇宙间最大的事实。 ——我信基督而死。” 那些太多无法解答的问题,那些纷繁复杂的荆棘,我们无法解决,但我们只需知道一个真相——耶稣基督的福音。


施玮说:“我深感自己和书中这群人站在一起,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瓦器虽然破碎,但里面的宝贝却发出了光来。”愿我们透过这部小说真正明白,即便在社会动荡、教会历史和人性的黑暗中,耶稣基督恩典的浩大和奇妙依旧彰显,他是今在、昔在、以后永在的全能神。



来源:《我交付祂的,祂交托我的》《真相在哪里?——《叛教者》读书报告(戴志超弟兄)》


阅读

上一篇:结婚后不爱了,怎么办?
下一篇:许志安受洗,郑秀文感动分享:这是我人生中最最快乐的事

微信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