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预览

【获奖征文】乡村木匠手抄圣经五年,说信就信不畏人言持守一生

原创  2019-07-03 黔晋 投稿


作者:黔晋

群山矗立,峰峦叠嶂,山路十八弯之中隐居着一个小小的村寨。我那已经年过六旬的老父亲,就住在那遥远的小山村里。


父亲为人谦和、正直、良善。由于父亲是家里的长子,所以在生活中磨练出那种天然的责任感。



01

众里寻祂,蓦然回首


1979年,父亲刚过23岁,正值风华正茂、青春年华,每日勤耕于大山深处的贫瘠土地,也在农活之余随人学了一手的木匠手艺,凭借年轻有力的双手及兢兢业业的态度支撑起小家庭的存续。


偶然的一次闲聊,父亲从一位村里长辈的口中得知耶稣,简单的福音内容就是相信耶稣得永生,而相应的要求就是不抽烟、不喝酒、周日不干活、不吃贡品等等。父亲对照要求,也自我评估了一番,居然爽快地答应、接受了福音。


听到父亲蒙恩的经历,我似乎有点不敢相信,居然有人这么快地接受福音,这真是“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罗9:16)


在那个我未曾经历的年代,很多事情是今日的我很难想象的。今天我们唾手可得的《圣经》,在父亲初信之时并未见过。父亲想,既然信祂,就遵行祂的话,但祂的话在哪里呢?


父亲就开始不间断地寻找《圣经》,而当时只有一处有《圣经》,虽然都在同一个县,但在不同乡镇,两者之间的距离大约有四十余公里。


父亲就在农闲或是重大节日时去四十多公里之外寻找神的话。还记得某个夏季早晨四、五点,他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在傍晚时分才赶到目的地。


由于《圣经》的稀缺性,并不是谁都可以看,时间也不允许每个人随意翻阅。通常情况下都是大家聚在一起,然后由识字的人轮流为大家诵读,其余人安静地听。


父亲在大家休息之际,赶紧用笔和纸抄写一部分经文,这样方便以后回村还可以读,并且也能与同村的基督徒共享。


这样的时光持续了五年之久。五年之后,父亲终于得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本圣经——《新约全书》。


每次聆听《圣经》的时候,大家都会教唱一些从其他地方抄来的诗歌,父亲同样把诗歌抄在本子上,回家后继续以此歌颂神。


父亲是个认真的人,虽然只上到小学三年级,但总是不耻下问,《圣经》中不认识的字就问别人或者找《新华字典》来查,然后用认识的同音字标明。


诗歌中的简谱同样不认识,但父亲还是照样抄下来,回来之后,父亲打听到他曾经的一位小学数学老师识简谱,就去向他请教学习,虽然大家都是半吊子,但动力十足,还是学会了一些简谱,这有助于父亲颂唱诗歌。


我出生于80年代中,那时家里已经有繁体竖版的《新旧约圣经》,也开始有了《赞美诗》,但父亲每次去遥远之地回来时依然会抄上五、六首简短明快的诗歌。别人的父亲出远门回来会带糖果,而我的父亲带回的是自己手抄的诗歌。



02

执着纯真,以身作则


父亲作为村里面的基督徒,也是家族里第一位基督徒,在信仰上必然会承受相当大的代价。父亲因着信仰,拒绝给逝者戴孝、跪拜、祭祀,这被当时的许多人视为不孝、有违常理,但父亲仍然坚持,不管别人背后如何议论、笑话、诽谤。


父亲在丧礼上虽然拒绝戴孝、跪拜、祭祀,但他在其他事务上任劳任怨。比如,父亲是木匠,他会竭力帮助丧家棺木的制作和完成。


由于父亲的正直、诚实,他平时助人没有虚假,以至于乡里乡亲虽然不十分乐意接受父亲对丧礼祭祀部分的抵抗,但他们因着父亲平时的生活为人,因此也做出妥协,后来慢慢地变为尊重。


爷爷于63岁时离世,父亲作为长子,自然承担相应的责任,父亲原本想通过联络相邻的教会来办理爷爷的后事,但没有接受福音的二叔、三叔及奶奶不同意,他们坚持要按照农村传统的祭祀仪式来操办。


由于爷爷临走也没有接受福音,父亲最终就妥协按照传统习俗来办理,但事先申明自己不会参与祭祀的任何一部分,同时父亲也表明不提供祭祀所需要的钱。


丧礼中,父亲照常操办酒席,招待宾客,寻找墓地、安放下葬,唯独不参与祭祀的环节,不仅他一人缺席,连同我和哥哥们也缺席。丧礼中,村里人尊重父亲的决定,因为知道他是信耶稣的。


我还记得一个小插曲,丧礼中父亲的表弟媳开玩笑说父亲不参与祭祀就是不孝,父亲当时生气了,用质问的口吻说:“你说我不孝,请问父亲病重这几个月是谁在伺候?请问是活的时候重要还是死了以后重要?我家里人都不敢说我不孝。”最后在周围人的调息中就此打住。


作为基督徒,父亲做到了不抽烟、不喝酒。父亲严格按照《圣经》的教导要求自己,不仅要求自己,也自然要求于家人。


父亲带着家人实践周日不作何工,在他接受的教导中,周日等同于安息日,除了礼拜之外,不做任何工。这对我来说是一大好消息,因为可以不用干活。


父亲在安息日不仅不作工,甚至还有一些饮食禁忌,比如不吃周日宰杀的牲畜,就连鸡蛋也不能吃。这一守便将近30年之久,所以在当地也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每当去别人家做木工的时候,父亲事先都会和主人家申明,表示宁愿吃素菜也不吃祭祀过的肉类。父亲这一坚持使周围的人都喜欢找他做木工活,因为他不抽烟、不喝酒,饭菜没有特别的要求,大家口口相传,父亲每年都承接不少的木工活。


在信仰上,父亲似乎是一个律法主义者,坚守中有固执、律法的成分,但这源于缺失良好的牧养导致,而父亲在这些坚持中流露出的那颗对福音的初心,却是值得肯定的。


目前,整个村落就剩我父亲一家,虽然父亲在世时没有给我们丰裕的物资财产,却给我们传承了属灵的祝福。



03

岁岁年年,见证不息


回顾父亲的一生,头脑中情不自禁闪过一幅幅图画,画中显示在一个群山环绕的小山村,住着一户人家,房屋之中一家人围坐在火炉边取暖,父亲带领一家人唱诗歌,其中不时地有自制笛子、二胡等乐器在伴奏。


虽然歌声不是很美,曲调不是很准,而且带着浓浓的乡音,但一家人热情饱满地赞美主,歌声充满了这个小茅屋。


一别故土,已经快15个年头,虽然每年春节都回家,但相聚的时间总是太过于短暂。今天,小茅屋框架虽在,但曾经的火炉已不见踪影,不过当大家相聚一起时,仍然由父亲带领我们欢唱,虽然我会的歌比他多,但还是陪着他一首一首地颂唱。


父亲在空巢的这几年中,有两个孙子留守在家,父亲依然带着他们唱诗、作礼拜,直到去年不允许未成年人参与才中断下来。


父亲礼拜的地方一直在镇上,离家有五公里的路程,过去步行往返需要3小时。如今父亲年龄已长,加上乡村公路通车,每周都需要付上10元的往返交通费坚持礼拜。


近两年,我春节回家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是起得最早的人,他总是坚持早祷和读经。我们都劝他身体不好,冬天也没有什么可做的,好好借机休息、睡睡懒觉,可是父亲却依旧早起。


也许,父亲未必知晓对所读圣经的含义,但他始终坚持。晚上,家人聚在一起闲聊时,父亲会流露出疲惫、打盹的状态,但一旦唱诗,就会显得精神抖擞。


父亲现在很少手抄诗歌了,学会在微信里听诗歌,或是购买播放器,也愿意付钱去找打印店用A4纸打印出来。


在父亲身上,看见跟随基督是需要有所坚持的,而信仰也是需要传承的,就在于那已尝了主恩滋味的人,愿意以身作则,带领他身边的人一起唱歌、读经。没有高谈阔论,没有微言大义,只有身体力行的榜样。


数算过去,皆是恩典;展望未来,全赖恩典。平凡之中有真实,平淡之中有惊喜,名不见经传的小旮旯,无人知晓的山野村夫,却是神国里的宠儿。


— 完 


作者简介:

黔晋,出生于1986年,现为某教会全职传道,已婚,育有一子。


版权声明

感谢著者汇寄,“今日佳音”首发

原文标题:神的在乎与我的父亲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不代表本平台

版权归原著者及“今日佳音”微信公众号所有

转载须注明来源与出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赞赏
阅读

上一篇:那个总觉得钱不够用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下一篇:【获奖征文】梦想驱动我的青春,但真理翻转了我的生命

微信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