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预览

潘霍华:坚持站在上帝这一边

2017-07-14 属灵人物传记 网络转载

 

 

"我为自己的缘故涂抹你的过犯。" 43: 25

 

在德国纳粹党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中, 孕育出不少信心的英雄。诸多认识到其罪恶行径的德国基督徒也进行了抗议。反希特勒基督徒中最著名的, 要数牧师兼神学家的潘霍华了。你也许对他的一些著作有所耳闻, 比如《追随基督》、《团契的生活》、《狱中书简》、《伦理学》等。

 

潘霍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神学家,死时年方39岁。他以无畏的死难见证了一个卓越的真理:作基督的门徒,不是享受荣华富贵、青云直上,而是要担当民族、世人的苦难;不是要飞黄腾达,而是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冒险犯难,令邪恶者难以得逞。这代价有时竟是生命。

 

杰出的神学家

 

潘霍华190624日生于德国的布列斯卢,一个充满着基督教人道主义和其乐融融的自由气氛的家庭。

 

潘霍华是一名出色的学生。21岁时就在柏林大学取得神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纽约协和神学院工作,随后成为路德会牧师以及柏林大学的讲师,24岁就任柏林大学系统神学讲师。他的著作使他在神学界获得崇高的声望,特别是《作门徒的代价》一书。这本书刚一面世,就轰动了各国神学界。

 

在希特勒执政以前,他就认识到,国家社会主义者企图摆脱上帝,单靠人类自身的力量来创造历史,是一项残忍的试验。1933年,希特勒刚一上台,他就决定放弃学术生涯。19332月,他在电台公然抨击那种以“元首”为偶像、以“元首”为上帝的制度,因为那种政治制度不仅破坏国家,而且也使国家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稍后,他发表了《教会与犹太问题》,号召教会顽强抵抗反犹政策──不仅在市民社会,而且在教会内部。他认识到世界和教会在20世纪30年代的处境:教会再也不能通过各自宣讲其古老的信条而得到益处。

 

与希特勒针峰相对的10

 

1933130日晚,柏林。大街上熙熙攘攘,到处都是穿黑色长裤、咖啡色衬衣的人。他们是纳粹党人。突然,人群中有人划了一根火柴,点燃了手中的火把。川流不息的人流把火种一个接一个地传下去,成千上万的火把把柏林照耀得如同白昼。当队伍经过首相府时,他们热烈地高呼着拥护希特勒的口号。“希特勒万岁”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声音。刚刚当选的新首相希特勒的政治旷野生涯如今开花结果了。

 

193321日,也是在柏林。潘霍华来到德国广播公司参加电台演说,抨击希特勒政府。

 

“我不相信希特勒的统治会长久!”潘霍华冷静地说:“人们对政治无疑十分厌倦,都希望像小孩子将困难交给父亲那样,把全权交给领袖。但我们不应将全权交给领袖,似乎自己没有任何责任了。这样做正中了希特勒的下怀。政府有限,不能取代神。

 

潘霍华开始电台演说。他首先追溯希特勒“领袖原则”的来龙去脉。由于过去十几年里德国一直处于混乱状态。所以,德国青年便把“领袖至上原则”当作救国良方。“领袖原则”就是通过一个具有绝对权威的领袖,恢复国家的纪律和尊严。在演说结束时, 潘霍华发出掷地有声的警告,“盲目信任权威有极大危险!”

 

“民众有一种倾向,就是把领袖变成偶像。而领袖也往往乐于接受崇拜,久而久之,这种人越来越善于迷惑群众,把自己偶像化,夺取神的地位。”然而出乎意料,在播放时,电台竟将结尾处这段至关重要的讲话掐掉了。

 

19337月,德国所有教堂都悬挂纳粹党旗。教堂讲道宣读的是千篇一律的颂词。就在全国一片歌功颂德声中,教会内部却出现了一个反希特勒的组织,名为“青年革新运动”, 潘霍华是其成员之一。这是一个非法组织,他们拒绝将德意志的国家信仰纳入基督的福音之内。

 

19331017日,伦敦。目睹“德意志基督徒”的胜利,潘霍华感到前景暗淡,在经过半年的思想斗争之后,他决定离开柏林去伦敦做牧师,试图向英国的朋友们说明德国教会奋斗的真正意义。

 

潘霍华来到英国。他此时有些心灰意冷,因为教会内有些朋友仍认为还可以和希特勒合作。这个时期他不断默想耶稣的“登山宝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些沉思冥想的结果,后来以《作门徒的代价》为题出版。

 

1934年,普世教会在丹麦开会。瑞典一位朋友问潘霍华:“如果战争爆发,你将怎样办?”潘霍华回答说:“我将祈求基督给我以力量,叫我不要拿起武器。”

 

1940年夏天,大多数反对纳粹政权的积极分子灰心丧气,有人建议暂缓发动进一步的运动以免造成希特勒装作殉国烈士,潘霍华坚决反对。他说:“假如我们要做基督徒,就不容许得过且过,有苟且行为。”

 

19425月,瑞典。在德国内外都深信纳粹将要成功的时候,他所领导的组织仍继续奋斗。

 

194345日,潘霍华在父亲家中,和妹妹克丽丝黛及妹夫杜南毅一同被逮捕,罪名是参加非法地下反抗组织。

 

在狱中

 

在监狱和集中营里,潘霍华表现出不屈不挠的勇气。他的无私和友爱,感动了和他接触的一切人,甚至监狱看守也很尊敬他。有些看守偷偷地将他在狱中写成的诗文带出来,保存下来。看守在巡视以后常常因为不得不把他的房门锁上而向他道歉。

 

在被囚期间,他受到秘密警察的审讯。但他在行刑者面前巍然屹立、面不改色。他拒绝放弃自己的主张。他公然承认他反抗秘密警察组织,坦白地承认,作为一个基督徒,就是国家社会主义与集权统治者的死敌。虽然他们用酷刑折磨他,并且威胁要逮捕他的双亲、妹妹及未婚妻,他还是公然地反抗。194410月,朋友们想设法营救他出狱,把他送到国外,但他却坚拒了,以免连累别人。

 

在他两年的囚犯生涯里,虽然开头的一段时间受到强烈属灵的考验,却使潘霍华发展出有规律、操练性的默想及创作,使得他的写作专注在基督教会当前与未来所要面对的挑战,评估基督教在“成熟的世代”中所扮演的角色。潘霍华的特格神学(他的监狱书信)将基督徒描述为一个“为他人而活的人”(a man for others),教会是“为他人”而存在。“在今日对我们而言,谁是基督?”是他刺透人心的质问。

 

另一方面,潘霍华仍生活在这个世界之中,爱这个世界。他在常人的面前是巨人,但在上帝的面前却是个孩子。当他活着的时候,肉体与灵性──亚当与基督的战争,也在心灵中进行着。有时候,他似乎不认识像是谜一般的他“自己”。他在监狱里写过一首诗,抒发心灵内部的这种挣扎,题目是:“我是谁?”

 

19452月,柏林的盖世太保监狱遭炸毁,潘霍华被转到贝献瓦勒特集中营,以后辗转迁徙。194549日,就在盟军解放的前几天,在佛罗森堡集中营里,潘霍华被希姆莱下令处决。

 

潘霍华就义前一天,最后一次在狱中布道。“所有人,不论其为天主教徒还是新教徒,都深深为他的诚恳所感动。”潘霍华未经审判即受绞刑,死时从容、坚毅、高贵,令许多人钦佩不已。据回忆,他临终的遗言是:“这就是结局,但对我不过是生命的开始。”

 

1945727日在伦敦圣三一教堂为潘霍华举行追思礼拜,大家都感到194549日潘霍华死于秘密警察手中,这是德国境内发生的不能以人类的标准来衡量的事。他们认为,上帝亲自干预世界这次空前可怕的斗争,因为神将一位最忠诚、最勇敢的孩子献出来,以赎魔鬼政权的罪恶,并将欧洲文化赖以重建的精神加以复兴。

 

来源:潘霍华牧师小传,经删减

 

 

 


阅读

上一篇:要忍耐你多久?—— 关于团队搭配的小故事和大道理
下一篇:【原创】真正的领袖,直面内心的惧怕

微信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此文